“十四五”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稳健开局奋楫笃行 从“十新”看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生态重塑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 新态势:A股稳定运行筑牢改革发展基本盘
□ 新局面:直接融资比重稳步提升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 新使命:探寻助力创新驱动战略的资本市场“中国策”
□ 新气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凸显经济成色
□ 新方略:注册制牵引资本市场全面深改
□ 新决心:“零容忍”催生崇法守信的市场生态
□ 新举措:站稳人民立场,综合施策构建符合国情的大投保格局
□ 新水准:制度型双向开放彰显坚定不移改革开放的魄力
□ 新任务:强化有效监管,为资本设置“红绿灯”
□ 新风貌:同步推进资本市场风险处置和金融反腐
2021年,党中央领航定向,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
2021年,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直接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以注册制改革为牵引的全面深改蹄疾步稳,北交所设立,科创板和创业板改革创新更进一步,作为中国经济中流砥柱的上市公司群体发展壮大,法治建设和投资者保护结硕果、开新篇,实现了“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稳健开局,正朝着“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总体目标坚定迈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筚路蓝缕、拓荒筑路,到蓬勃发展、奋楫笃行,中国资本市场走出了一条既符合一般规律,又符合国情市情的改革发展之路。
行百里者半九十。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重塑市场新生态,进而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匹配、与新时代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是时代提出的新命题、新考卷。
重塑中的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新生态,是新的态势——A股维持稳定运行,为改革发展筑牢基本盘;是新的局面——直接融资比重稳步提升,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新的使命——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探寻创新驱动战略的资本市场“中国策”;是新的气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更加凸显中国经济成色;是新的方略——注册制改革向全市场推开,以此牵引资本市场全面深改迈向新的广度和深度;是新的决心——以“零容忍”的态度和执法力度严打违法违规,建立一个崇法守信的市场;是新的举措——始终站稳人民立场,综合施策构建符合国情的大投保格局;是新的水准——高水平制度型双向开放,彰显中国坚定不移改革开放的魄力;是新的任务——强化有效监管,厘清资本双重属性、为资本设置“红绿灯”;是新的风貌——同步推进资本市场风险处置和金融反腐。
时间是连续的,改革是连续的,坚定前行的步伐是连续的。
回望过去一年,实现“十四五”稳健开局的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不断形成、巩固。面向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必须恪守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本,站稳人民立场,充分体现国际最佳实践与“中国智慧”相结合,在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强化枢纽功能,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努力构建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新态势:A股稳定运行
筑牢改革发展基本盘
2021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收于3639.78点、14857.35点、3322.67点,将全年涨幅定格在4.8%、2.67%、12.02%。
百年变局交织世纪疫情、国内经济运行面临诸多挑战、国内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大背景下,A股市场展现出强劲韧性,实现平稳运行,上证指数时隔28年再次收获年线三连阳,交出了令各方满意的答卷。
“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经济平稳高效运行,为A股走势提供了稳定之“锚”。
我国资本市场以注册制改革为核心的全面深改持续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步伐坚定向前,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趋完善,市场基础性制度进一步优化、生态更加优良。资本市场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为A股走势提供了动力之“源”。
在“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九字方针的指导下,市场主体活力得到更好释放、投资者权益得到更好保护;坚定不移推进双向开放的举措中,国际投资者用真金白银表达着“看多A股、做多中国”的态度。建设有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坚定决心,为A股走势提供了信心之“基”。
2021年,整体稳定运行的A股市场创出了五个“历史之最”:
历史最大市值规模——截至2021年底,沪深交易所及北交所的股票总市值合计约92万亿元,上市公司总数达到4697家;
历史最活跃交投水平——沪深两市全年成交额达257.21万亿元,年内日均成交额超过1万亿的交易日数量达到149天,占全年交易日总数的六成;
历史最高IPO年募资规模——全年共有524家公司实现IPO上市,合计募集资金5437.73亿元,双双创出历史新高;
历史最快机构投资者增长——公募基金迎来“乘风破浪”式发展,总规模首破25万亿元,年内新发基金数量创历史新高,私募基金快速扩容,存续管理规模接近20万亿元;
历史最大额北向资金年净买入——A股北向资金全年净买入约4321.7亿元,年内单周净买入最大规模为488.34亿元。
股市平稳运行,为稳定宏观经济贡献了积极力量,为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提升市场化配置资源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了保障,也为资本市场持续推进全面深改筑牢了基本盘。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时间来到2022年,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2年的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也将继续把稳增长、防风险、促改革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证监会主要负责人表示,证监会将找准定位,坚持“稳”字当头、科学把握“稳”与“进”的关系,努力实现“三稳三进”。这其中,维护市场“稳”的任务首当其冲。
实践充分证明,市场平稳运行是“改”出来的,不是“守”出来的。证监会将会同有关部门综合施策,多措并举促进市场平稳运行,坚决防止大上大下、急上急下。同时,将突出政策“稳”、预期“稳”。
困难只是前行之路的注脚。我国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的总体走势没有变,资本市场深化质效改革的决心和定力没有变,业已积累起的、日益增强的市场韧性没有变。机构普遍认为,2022年A股市场的结构性行情有望延续,投资者的“机构化”之路将走向纵深,资本市场国际化步伐也将稳步向前。
新局面:直接融资比重稳步提升
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发展直接融资,资本市场重任在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航向已定,船行稳且疾。
24.7万亿元——这是近五年IPO与再融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私募股权投资等总金额。目前,中国稳居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全球第二大并购市场,股权融资呈加快发展态势。
34万亿元——这是近五年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规模。随着债券市场的稳步发展,资产证券化产品创新力度加大,直接融资工具进一步丰富。
2.9万亿元——这是截至2020年末社保基金资产总额。随着保险、养老、银行理财等长期资金积极入市,直接融资“源头活水”更加充沛。
政策有力度。过去一年,深交所主板与中小板合并,北交所设立并同步开展注册制试点……资本市场进行了一系列基础制度改革,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不断探索新路径。
数据见温度。截至2021年11月末,企业债券、政府债券、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三者余额合计为90.9万亿元,约占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29.14%,较2020年末上升0.4个百分点。
“我国直接融资的比重不高,企业融资主要依赖于银行体系的间接融资”、“我国新增直接融资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比重,与同处于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相比仍有差距”……直面挑战,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仍有较大努力空间。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这意味着“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依然将是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期的重点任务。
举旗定向,纲举目张。
改革将更具深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部门正抓紧制定全市场注册制改革方案。要以注册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
行动将更重尺度。证监会明确下一阶段工作任务时强调,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积极发挥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扩大基础设施领域公募REITs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债融资,促进各类要素资源优化配置。
实体经济潜力巨大,宏观环境总体向好,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旺盛,资本市场的国际吸引力不断增强……构建新发展格局,对资本市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创造了新的机遇。
新使命:探寻助力创新驱动战略的
资本市场“中国策”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是实体经济的根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要求我们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覆盖面,加快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资本市场必须肩负的神圣使命。
创新驱动发展,既是资本市场必须解答好的时代考卷,也是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服务创新水平的答案本身。
跨过而立之年的中国资本市场从未停下改革创新的脚步。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之路由此启程。
2019年,以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落地为标志,一个涵盖沪深主板、中小板、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逐步成型,走过了“从无到有”的建构之路。
此后,资本市场启动全面深改,新三板精选层推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实施、科创板基础制度进一步优化、转板制度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启动了“从有到优”的高质量发展征程。
2021年,北京证券交易所平稳开市,科创板持续优化生态,深市主板中小板合并,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布局、更趋成熟,具有中国特色资本市场的普惠金融之路站上新起点,多层次资本市场错位发展、各具特色,形成适度竞争、互补互联格局,朝向“从优到强”阔步前行。
稳中求进,起航新程。我们看到,北交所设立运行,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面貌为之焕然。
北交所首批81家上市企业中,87%来自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17家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北交所开市以来,全市场股票平均涨幅98.90%,日均成交额较2021年8月的精选层增长3.04倍,截至2021年底,投资者数量已超过475万。
与此同时,北交所“龙头”撬动作用初步发挥,新三板市场生态发生了积极向好的根本性变化。去年全年,创新层、基础层拟定向发行募集金额同比增长超54%。调查问卷显示,96%的挂牌公司对新三板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中流奋楫,实干笃行。我们看到,科创板、创业板改革蹄疾步稳,“硬科技”、“高新技术、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厚植资本市场土壤,快速成长。
科创板坚守“硬科技”定位,上市公司立足科技创新,深耕科创主业。去年前三季度,科创板上市公司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4.01%。同期,科创板六大战略新兴行业均延续较快增长势头,新能源行业以归母净利润163%的增速位列第一。
创业板上市公司突破千家,注册制下新增上市公司中,近九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去年,深市主板与中小板顺利合并,深市主板时隔21年重新恢复发行上市功能。深市全年上市高新技术企业18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30家。
创新没有完成时,质量改革和效率改革也没有完成时。我们看到,走向“从优到强”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稳”的基础更加牢靠,“进”的信心更加坚定。前方山高水阔,脚下任重道远。
探寻助力创新驱动战略的资本市场“中国策”,需要聚焦国家战略提供服务,引导资源配置到国家重点支持领域,优化完善市场培育体系,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布局服务链,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精准度;需要坚持科创板“硬科技”定位,建设好创业板,扎实办好北交所,引导资金加大对科创、制造业、中小企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促进各类要素资源优化配置。
2022年,面对形态多样、需求多元的创新型企业,承担着更好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历史重任,资本市场仍将行而不辍、更上层楼。
新气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凸显经济成色
冬日的上海街头,200辆智己L7鱼贯而行,在流光溢彩中启动“都市巡游”。从立项到上市仅用时22个月,这是“中国速度”之车。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也是“中国高质量”之车——在路试过程中,智己L7能够“独自”穿过大街小巷,无人驾驶的沉稳表现堪称“老司机”。
席卷全球的新能源浪潮中,以上汽集团、宁德时代、隆基股份为代表的一批上市公司正引领着科技潮水流动的节律。
天下之事,非新无以为进。在新能源领域的突飞猛进,仅是上市公司群体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作为中国经济中流砥柱的上市公司群体非但没有退缩,反而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顶住压力提质量、投研发、创生机,开辟发展新天地。
沧海横流显本色,关键时刻见担当。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已有回响。2021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6.99万亿元,同比增长22.14%,两年平均增长13.38%;实现归母净利润4.08万亿元,同比增长25.3%,两年平均增长10.1%。
机遇诚可贵,实干价更高。跨期高增长离不开每一家上市公司、每一位劳动者的努力。
2020年12月8日,宝钢股份无取向硅钢产品结构优化项目开工建设,成为全球唯一完全面向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等级无取向硅钢专业生产线。谈及此,宝钢股份董事长邹继新笑了,“经过几代宝钢人的奋勇拼搏,我们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宝钢已经成长为盈利水平全球第一的‘钢铁航母’。”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上市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制度的力量不可或缺。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下,中国证监会出台一系列政策,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打造良好生态,营造积极氛围。
高质量发展不仅只有财务指标。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说,推动上市公司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的整体面貌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信息披露透明度不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明显改善,股东权益保障持续增强,环境、社会友好程度逐步凸显。来自资本市场的汩汩之水,正源源不断地浇灌着实体经济之花。
逐梦惟笃行,奋进正当时。优化升级的产业结构、热度不减的创新活力、不断厚植的经济新动能——上市公司2021年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这也必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拓展更大的空间。
新方略:注册制牵引资本市场
全面深改
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促进商品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
2018年11月5日,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宣布启动。以注册制改革为牵引推动资本市场全面深改、全面重构市场生态,成为近三年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头等大事。
改革不可冒进。决策部门确立了稳字当头、分步实施的路径,全面坚持“尊重注册制基本内涵、借鉴国际最佳实践、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特征”三个原则。改革启动至今,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示范效应初步显现,制度改革的“试验田”作用得到良好发挥。
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是完善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重大改革,是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的关键举措,是资本市场通过全面深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
注册制改革分步骤实施,使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A股提升直接融资比重、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日渐提升。
近3年,A股市场IPO数量和募资金额持续“双涨”。2021年A股共有524只新股上市,募资总额达5438亿元,均创出历史新高。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上市的新股中,超七成公司是在注册制下发行的。
随着注册制改革推进,长期困扰A股市场的“堰塞湖”问题在不知不觉间成为历史;新股不败神话被更科学、博弈更充分的市场化定价机制打破;盲目炒新之风消退,更多实体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中小企业获得资本助力。注册制改革为市场注入了源头活水,资本市场“补血”实体经济的效能更加充足强大。
注册制改革牵引资本市场全面深改,市场基础性制度正经历一次体系化重构,更加适应“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总体目标的要求。
注册制试点实施以来,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政策作出调整、交易结算和减持制度进一步优化、退市新规发布实施,刑法修正案(十一)出炉、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落地……资本市场各项制度的适应性、包容性明显提升,市场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化。
与此同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理念深入人心,市场主体的归位尽责意识明显增强,优胜劣汰机制进一步健全,市场法治供给取得突破性进展,投资者保护渠道更加畅通,市场预期明显稳定,市场整体生态呈现积极向好的态势。
注册制分步骤试点稳扎稳打,为向全市场推开夯实了基础。市场人士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进一步坚定了各方信心。
跨入2022年,注册制全面推开的脚步愈发清晰。
证监会主要负责人指出,全面实行注册制的条件已逐步具备,证监会正抓紧制定全市场注册制改革方案,将继续下足“绣花”功夫,扎实做好各项规则、业务和技术准备,强化改革的风险控制和质量控制,努力做到善作善成,确保重大改革平稳落地。
全市场注册制改革涉及的存量企业和投资者规模更大、利益关系更为复杂,诸多环节的政策调整非常敏感。在优化审核注册机制、科学把握各板块定位、加强对资本的规范引导、强化注册制下廉政风险防范等重大问题上,仍须坚持稳字当头、小心求证,夯实基础方能行稳致远。
业内专家普遍表示,随着注册制改革全面推开,中国资本市场将在2022年跨越又一重大里程碑,实现新的蜕变,焕发新的活力与生机。
新决心:“零容忍”催生
崇法守信的市场生态
2021年11月12日,康美药业证券纠纷案一审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落槌。这一声槌音,将长久回荡于中国资本市场法治建设的历史长空。
2016年至2018年,康美药业连续3年有预谋、有组织、系统性实施财务造假约300亿元,涉案金额巨大,持续时间长,性质特别严重,社会影响恶劣,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严重破坏资本市场健康生态。
该案正式宣判前,证监会已对康美药业董事长马兴田等22人进行行政处罚,并对6人釆取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零容忍”,让康美药业案幕后实际操纵上市公司的为恶者付出沉重代价;“惩首恶”,不断强化惩恶扬善、扶优限劣的鲜明导向,增强市场各方的敬畏之心,共同营造良好市场生态。
2020年,证监会共办理案件740起,其中新启动调查353件(含立案调查282件),办理重大案件84件,同比增长34%,全年向公安机关移送及通报案件线索116件,同比增长一倍;2021年上半年,证监会已累计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及线索119件,移送涉案主体266人,较上年同期增长均达到1倍以上,向检察机关抄送重大案件17件。
恶性操纵市场、重大信息披露违法、典型内幕交易等是监管“零容忍”打击的重点违法类型。
2021年,“中源家居”、“利通电子”、“南岭民爆”等股票价格操纵案,操纵团伙与配资中介、市场掮客、股市“黑嘴”等相互勾结的灰黑利益链,得到严厉惩治;上海电气等公司的“专网通信业务”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依法从严处理……
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是维护市场“三公”秩序、营造良好市场生态的内在要求。随着注册制改革的逐步全面推行,放宽前端准入,对加强后端的监管执法提出了更高要求。
“解决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必须统筹规划,战略设计,如此才能彻底纠正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乔新生表示。
去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方位加强和改进证券监管执法工作,明确了行动纲领。证监会牵头的打击资本市场违法活动协调工作小组随即成立。
意见提出,到2025年,资本市场法律体系更加科学完备,中国特色证券执法司法体制更加健全,证券执法司法透明度、规范性和公信力显著提升,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高效顺畅,崇法守信、规范透明、开放包容的良好资本市场生态全面形成。
随着新证券法实施,监管规章制度日益完善,立体处罚框架也已逐步构建,证券执法司法合力得到加强。坚持全覆盖监控、全链条打击、全方位追责,“零容忍”正在催生崇信守法的市场生态,契合国情、共建共治的资本市场治理模式加速形成。
新举措:站稳人民立场
综合施策构建符合国情的大投保格局
“到账了,赔了4000多块钱,很满意!”2021年12月20日,电话一接通,康美药业案的受损投资者杨先生兴奋地跟记者说道。
兴奋,因为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特别代表人诉讼首个实例,它创造性地引入了受损投资者明示退出、默示加入的机制——投资者不需要自己找律师、准备材料,甚至不需要点头同意,就可以参与诉讼,获得自己应得的赔偿。
在投服中心的带领下,杨先生和52037名投资者,共计获偿约24.59亿元。“出了事,最怕投诉无门,没地方说理。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帮我们中小投资者办了实事。”杨先生感慨万千。
康美案一审判决,是资本市场投资者权益保护的一个里程碑,是构建符合国情大投保格局的关键一步,更是资本市场站稳人民立场、牢记初心使命的重要体现。
投保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目前,我国个人投资者已超过1.9亿,维护好投资者合法权益,事关上亿家庭、数亿群众切身利益,是资本市场监管人民性的生动实践,是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增强全球竞争力的应有之义,也是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投资者是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之本。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是资本市场永恒的主题,也是注册制改革的基础。
一直以来,中国证监会始终把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作为一切监管和改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在各方大力支持下,着眼于构建“法律保护、监管保护、自律保护、市场保护、自我保护”的投资者保护大格局,在基础制度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理念文化培育、违法违规惩戒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过去一年,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策举措接连落地,使坚持敬畏市场、敬畏法治、敬畏专业、敬畏风险、形成强大合力的监管理念深入人心,随着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更好地贯穿于监管和改革的全流程、各环节,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大投保格局雏形渐现。
新水准:制度型双向开放
彰显坚定不移改革开放的魄力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资本市场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从沪伦通扩围、境外上市相关制度规则等公开征求意见,到推动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交易所债券市场制度落地,再到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内地期货期权产品进一步放宽……过去一年,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步伐坚定有力。
面对疫情冲击和国际经济形势变化,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不但没有放缓,反而呈现出开放速度加快、开放力度加大、开放范围扩大的特点。
一组组数据,成为资本市场开放取得显著成效、形成良好格局的生动写照:
——行业准入全面放开,外资机构加快在华展业布局。截至目前,已有9家外商控股证券公司、3家外商独资基金公司、1家外商独资期货公司相继获批。
——外资加速流入,A股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明显提升。截至2021年10月末,外资持有A股流通市值3.67万亿元,占比约4.97%;北向资金年度净流入额已超4000亿元,创历史纪录。
——品种范围不断拓展,期货市场国际化稳步推进。2021年新增原油、棕榈油期权两个国际化品种,商品期货期权国际化品种增至9个,开放品种境外交易者日均交易占比达到10%左右。
“国家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方向不会改变”“稳步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定调今年主要工作方向,监管部门不断释放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信号。
继续拓宽沪深港通标的范围,拓展和优化沪伦通制度,扩大商品和金融期货国际化品种供给,推动建立境外从业人员资质认证机制……多项对外开放举措正在酝酿,旨在为境外机构和投资者参与中国资本市场提供更加公平、高效和便利的服务。
今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证监会主要负责人强调,要在开放上体现“进”,稳步推动资本市场制度型双向开放,强化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加快境外上市备案制度改革,加强国际证券监管合作,处理好开放与安全的关系,支持企业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
无论国际形势如何风云变幻,世界经济金融格局如何深刻演变,中国的选择一如既往:开放、合作、共赢。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稳妥推进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等金融领域开放,深化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健全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
开放将继续为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活力,也将为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提供强大动力。
新任务:强化有效监管
为资本设置“红绿灯”
新提法释放新信号,新表述传递新任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
“资本都是要逐利的,这是资本这一范畴的根本性质,资本创造价值和野蛮生长都源于其逐利性,哪一面是主流,关键在于是否能正确而有效地引导资本的行为。”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说。
为资本设置“红绿灯”,既是规范,也是引导。
“红灯停”,有些领域不能进入,有些行为必须制止——
从针对平台涉嫌垄断的行为立案调查,打击资本向民生领域无序扩张,到“零容忍”严肃查处市场操纵、内幕交易等证券违法违规行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彰显了党和国家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态度和决心。
“绿灯行”,有的领域鼓励进入,有的方面积极促进——
从鼓励资本合规经营发展,积极引导资本进入“可作为”“应作为”的领域,到继续强化资本市场在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循环方面的重要功能,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有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和投资者的活力和动力。
防止资本“野蛮生长”,不是防止“正常生长”,而是促进“健康生长”;遏制资本“无序扩张”,不是不要资本,而是要让资本“有序发展”。
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这是一个全新课题。要解好题,必然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规律。
资本和资本市场既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也存在本质区别。资本市场比一般的资本活动更加规范透明有序,但从客观上看,资本市场也可能成为资本扩张的放大器。
过去一年,直视资本的“双重性”,监管部门已有应对:结合监管实践,在严把资本市场“入口”关、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方面逐步深化认识,并在推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上积极探索。
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今年怎么做?
证监会主要负责人强调,一方面,促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更好发挥;另一方面,推动监管关口前移,各负其责,与相关方面共同建立健全有效控制资本消极作用的制度机制,为资本设置“红绿灯”,形成行业监管与证券监管的强大合力。同时,坚持对特定敏感领域融资并购活动从严监管,促进资本规范健康发展。
新风貌:同步推进资本市场风险处置
和金融反腐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关系发展和安全。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金融领域腐败对金融安全造成极大威胁,给金融稳定带来极大风险。
金融行业腐败具有极强的蔓延性,它不局限于行业之内,会向其他领域传染、扩散,可能对实体经济发展造成冲击,也可能诱发社会问题。惩治金融腐败和防控金融风险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体两面。
腐败是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威胁,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也绝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资本市场推进全面深改的过程中,也将反腐工作放在了突出位置。
《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提出,要坚决查处金融风险背后的各种腐败问题,同时注重防范腐败案件可能诱发的资本市场风险。优先查处可能影响资本市场重大改革进程、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案件,以及监管工作人员与市场人员内外勾连等案件。
证监会主要负责人指出,资本市场“围猎”和“反围猎”的斗争仍然激烈,证监会系统反腐败任务仍然繁重。
去年12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了操舰被双开的消息。作为证监会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六届主板发审委委员、上海证券交易所原科创板上市审核中心副主任,操舰甘于被“围猎”,不知敬畏、不守底线,善于伪装,利用他人账户买卖股票,泄露工作秘密,破坏发行监管秩序等违纪违法行为,将得到严惩。
过去一年,金融监管领域不断加大反腐力度。除操舰外,毛毕华、童道驰、曾长虹、朱毅等证监会系统曾任工作人员,也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而先后落马。
在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看来,近年来金融业发展较快,审批事项较多,从而使“围猎”的机会也变得更多,对此必须施以重拳。
严查违纪的同时,也要刀刃向内建章立制。证监会发布实施《系统离职人员入股行为监管指引》,对相关离职人员突出靶向监管,同时压实中介机构核查责任,维护市场“三公”秩序。业内人士认为,此举体现了监管部门防范潜在利益输送、突出靶向治理的决心,也进一步体现了证监会从严治党、从严治会的坚定决心。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证监会主要负责人指出,要紧盯关键少数、紧盯重点领域、紧盯“特定群体”、紧盯作风建设,坚决惩治金融风险背后的腐败行为。始终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强化制度建设,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增强“不想腐”的自觉。
回顾金融反腐之路,从“加大金融领域反腐力度”到“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一体推进惩治金融腐败和防控金融风险”,党中央提出了更高要求,金融反腐工作的使命更加重大。
为此,证监会提出,必须深刻认识资本市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始终保持管党治党不放松、正风肃纪不停步、反腐惩恶不手软;必须进一步完善全方位立体化监督体系,做好金融反腐和处置金融风险统筹衔接;必须对腐败“零容忍”,进一步加大腐败案件查办力度,将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化改革结合起来,同步推进资本市场风险处置和反腐败斗争,保持惩的力度和治的效能。
这是中国资本市场新发展阶段的历史责任!
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中国资本市场刚刚迈过而立之年,一路走来,从无到有,历经风雨,勇毅前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全球第二大证券市场。我们相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资本市场必将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记者:马婧妤 梁 敏
朱文彬 邵 好
校对:孙洁华
图编:张大伟
制作:何永欣
责编:邵子怡
监制:浦泓毅
签发:潘林青
往期回顾 |
2022第一波新股来了!新年首只“百元股”股东有阿里、小米……
元旦实探上海楼市:4个新楼盘,有的谢绝新客户,有的长桌铺红布,啥情况?
最高100%退税!两部门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政策,涉及废塑料、废金属等多个品类!
【公告速递】多家公司2021年度业绩大幅预增;牧原股份与双汇发展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热线:王老师 021-38967805;版权合作:范老师 021-38967792。
好看,你就点一下!